稿费:{{item.money}}元
好评:{{item.praise}}
大家好,我是马可婷。
天气越来越热了,小马本来想着去网上看看大家都在穿啥,结果刷到无印良品出了一款“手术服”可给我笑坏了。
长这样:
上装、下装、连衣裙都有,款式倒是很齐全,难道是怕医护人员只穿一款太无趣吗?(开玩笑)
此时身在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有话要说:
对比一下看看,这个配色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完全相同。
网友说建议这款颜色医院集体采购哈哈哈哈。。。
也不能怪网友点开之前以为是一排手术服在晾晒。
小马本来以为颜色太职业会没有受众的,结果已经有人三款都买了。
有人在对颜色疯狂吐槽,也有人反被颜色种草。
到底好不好看咱们不过多讨论,但无印良品的“非热门职业装”其实能撑起一个系列。
比如这款带你重回七零年代的外套。
这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是怎么回事,玩复古风吗?
穿上之后摇杆都挺直了,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想到爷爷也有同款。
热心网友在评论区还给这套衣服搭配上了道具,收拾收拾明天就下乡去!
也有人穿出了一种幽默感,就是动作设计上差点意思。
结果被大家说穿着像叛徒哈哈哈哈。
可以说是跟经典小品不仅撞衫还撞情节了(图中小品大致情节为演员想演正派主角结果自带小人气质演啥都像坏人)
巧了不是,还真有因为剧情需要对这套衣服有需求的。
你别说,当道具服也是个营销思路,演完了平时还能拿出来穿。
再比如这件防水大衣被人穿出了尼姑的效果。
冬天再搭配一顶遮住头发的毛线帽,直接原地出道家!
还有很多款式也走这个路线,因此在民间刮起了一阵甘露寺穿搭的风。
穿上立马化身甘露寺打工人。。。
▼
看完这些也不知道是无印良品风格太极简给了大家创作空间,还是说它们只负责生产和销售,最后能不能卖出去全靠消费者自己搭配。
其实不止服装品类宣传力度不足,就连很多日常用品的实用功能性也是靠消费者自己挖掘的。
比如要经历一场大雨才发现好用的圆筒包。
连评论区都在说路过的时候对它很是无感,看了博主的帖子才被种草。
不止线下店如此,想在网店购买的用户也发现这款包的分类居然在“收纳箱类”,而不是“包类”
有一种无印良品并不想把这款包卖出去的感觉。
还有这款看着小小的风力不大,但可适用于多种生活场景的夹子风扇。
上厕所夹在把手上,喝热水前夹在杯口降温。
等等,有点不对劲,还是不建议这两个场景都用吧。。。
还有这款被网友用来当钱包的笔袋。
小马一眼看过去觉得很平平无奇,结果评论区好多人都买了,口碑还不错。
有人说买的时候觉得贵,用的时候就真香了。
比起标签上标注的笔袋品类,更多人选择用它来收纳。
真不知道无印良品的设计师是怎么想的,对设计理念是一声不吱啊!
怪不得大家都说:哑巴别做设计师。
▼
说到这小马不禁开始思考,照这样下去无印良品能赚到钱吗?
根据2022年上半年财年显示,良品计划的经营收入增长了7.1%,但经营利润下降了19.4%,净利润下降了27.5%。
全球疫情过后,品牌们都希望在消费复苏的浪潮下夺回流失的业绩,而无印良品似乎也想通过门店扩张迅速铺开中国市场。
其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中国是MUJI最大的海外市场。
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2月份MUJI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开设了中国最大旗舰店。
5、6月份,MUJI在上海、北京、武汉、合肥、东莞等多个城市也开设了新店,开启了疯狂扩张的模式。
这样的策略似乎是奏效的:无印良品2024财年的第一、二季度,中国市场再次实现了增收增利。
但疫情影响下的低基数效应也是产生利润增长现象的原因之一,所以无印良品是否能够保证利润的持续增长仍是个未知数。
首先,近几年国人的消费理念正在发生巨变。
既追求品质又注重性价比是国内消费者目前的主要消费理念,因此才会有拼多多、1688、闲鱼等购物平台的崛起,消费者也逐渐从盲目地跟风购买走向理性地货比三家。
而无印良品的产品虽设计精美,但大部分价格昂贵并不十分亲民。
其次,MUJI的门店风格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留住消费者。
快节奏时代,各个品牌和商家都在想方设法地从外观上迅速俘获受众,亮眼的颜色和精美的包装就是策略之一。
相比之下,MUJI的商品虽摆放整齐、分门别类,但对于潜在消费者来说并不能够充分激发消费者需求,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并且,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营销宣传,MUJI都缺乏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发展战略。
在低物欲社会里,依靠消费者主动寻找商品价值并不利于品牌的长线增长,太多商品由于缺失对生活场景的描述而未被消费者需要。
同时,其先后推出的家装服务、公寓、超市等其他生意模式也是在将自身的设计美学输出给中国消费者,巩固“MUJI风”的存在感。
此举虽有利于加深品牌印象、维持品牌价值,但MUJI当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以及消费者忠诚度还不足以支撑零售市场以外的新营收方式。
在如今名创优品、KKV等新零售品牌深受大众追捧的当下,不知道无印良品是否还能稳住中国市场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