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海螺热血榜
( 10月 )

稿费:{{item.money}}元

好评:{{item.praise}}

品牌策划> 营销案例> “七夕青蛙”爆火,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七夕青蛙”爆火,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20年08月27日10时57分 tripleww 来源: 转载

关键词: 营销

作为热度最高的传统节日,七夕一直是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不过今年七夕,节日的主角不仅仅是那些热恋中的情侣,就连单身网友也刷足了存在感,他们还凭借自己的力量将一只“七夕青蛙”送上了微博热搜……


 1.png


短短几天,“七夕青蛙”已经成了互联网上的热门词语,几乎蔓延到每一个年轻群体聚集的社交平台;网友们纷纷将七夕青蛙作为礼物互赠,就连杨紫也晒出了自己被送青蛙的图。就连淘宝和咸鱼上也有不少人瞄准了这个商机,开始售卖起相关服务……


2.png


仅仅是一句青蛙叫声的谐音,就能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确实是一件值得思考和学习的事儿。网友们跟着话题的花车,一起狂欢乐呵乐呵就完事儿,但是作为营销行业的观察者,关哥更想从这些热点中观察出一些普适性的传播思路。


3.png


话不多说,这就把提炼到的要点分享给大家 —— 


01、有梗有趣,才能收获种子用户


独特的成长背景以及生活态度造就了Z世代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只有融入他们的沟通语境,才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关于这点,关哥之前就和大家强调过:“梗”是与年轻群体沟通的捷径,而造梗、玩梗、接梗则是当代营销人的必备技能。 


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梗”已经成了年轻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 如果对方抛出的梗你接住了,你们的关系自然能在会心一笑中拉近;如果对方抛出的梗你屡次get不到,彼此的好感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变少。


4.png


不过,能在年轻群体中流行的梗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 —— 就拿这次爆红的“七夕青蛙”来说,首先是时机准,在七夕这个大家喜欢“晒”的节日,话题可以收获更多流量;其实是有趣味,青蛙的叫声“呱”谐音“孤寡”,很容易戳中年轻群体的笑点;最后则是有圈层,正是单身群体那份“自嘲、自黑”的态度,才会让更多人把七夕青蛙分享到社交平台当中,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虽说这些典型的特征让我们看到了玩梗的难度,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找到一条冷启动的具体流程:寻找合适的时机 —— 打造趣味的内容 —— 捆绑核心的用户,收获第一波种子用户是后续传播的前提。


02、明星入局,是传播破圈的契机


当然,如果没有足够势能的人员参与,这场社会化传播也很难出圈。很多时候品牌都喜欢请明星来为活动的热度添砖加瓦,但是对于网生代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能够清晰的甄别“广告”和“动态”的区别,如果能把想要传递的内容软性植入名人的动态之中,往往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就在8月24日,杨紫在绿洲上晒出了自己被送七夕青蛙的图,短短一天内就积累了4.2亿的阅读。这条非常容易吸引大家围观和扩散的动态,正是这个话题实现破圈的关键。


5.png


其实这样的传播效果也让我们看到了新媒体和新玩法的势能:现在的营销环境和过去不同了,men声发大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哪怕是再优秀的品牌,也需要借助新媒体喊上一嗓子,也需要用流行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对注意力的争夺,永远是品牌营销过程中的基本功。


03、高质量UGC,让话题变为热点


大多数时候,“借势”和“热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热点”给了网友们关注和讨论的对象,而“借势”成就了话题的传播广度。换句话说,高质量的UGC内容就像是燃料,不但能让话题之火燃得更旺,也能让话题卷入更多声量。 就在“七夕青蛙”爆火之后,不少趣味十足的UGC内容也成了网友们讨论的对象 —— 


青蛙头像&表情包


 6.png


祝你脱单的七夕布谷鸟


7.png


恶搞视频

8.png



来源于微博接二连三的优质UGC内容让话题成功的扩散到更多圈层,不同圈层的KOL用属于自己的“借势”手法玩起了这个“七夕青蛙”的梗,也让这次话题拥有了更长的生命力,成为了真正的刷屏级案例。


04、低参与门槛,实现病毒式裂变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七夕青蛙”流行起来的内在因素。其实有不少人都觉得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刷屏是一种骚扰,而这种心态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信息价值低且参与感也低,而“七夕青蛙”的存在直接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其实那些在朋友圈里晒出关于“七夕青蛙”的内容,都是有很高的价值的 —— 有些是被人整蛊以后发到朋友圈中吐槽、有的是整蛊成功发到朋友圈中炫耀、还有的甚至是借势这个热门话题展现一下自己的某种技能(P图、短视频制作等等),他们兴致勃勃地把这些内容发布到社交平台中,往往也会收获预期的互动。 


当然,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反复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也得力于它非常低的“参与门槛”,网友们只需要复制几张图片、一段对话,就能参与到这个热门话题之中。并且参与的人越多,就会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从某个圈层到社交平台再到去中心化的朋友圈,“七夕青蛙”已经成了七夕当天的谈资,它是具备社交属性的。


从丧文化、佛系再到现在的七夕青蛙,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群体对负面情绪的态度:自嘲、自黑...一个热门的商品、游戏、电视剧或是一个流行的梗,一定是符合某个时代、某个阶段用户诉求的产物。社会化传播、病毒式裂变的逻辑都很简单,翻来覆去都是那么几个要点,但是传播核心中的内容,才是我们需要花心思去琢磨的关键。


“七夕青蛙”爆火,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展开阅读全部

0

0
评论 0
注册/登录后,方可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