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费:{{item.money}}元
好评:{{item.praise}}
距离微信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意味着朋友圈诱导分享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行。
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达到分享率的最大化?显然,更多的分享带来了更大的曝光量和用户增长。
2018年微信用户数据表明:晚上23:30这个时间,微信用户还在刷朋友圈。自2018年开始,互联网用户人口红利持续减少,网民的注意力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了用户注意力的抢夺,抖音、快手短视频也纷纷崛起。这是谁有了注意力谁就有话语权的时代。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们越来越无法离开朋友圈,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朋友圈达到内容分享率的最大化呢?其实,爱好分享是人的一种天性,掌握这五点,不需要通过诱导,同样可以让大家主动分享,甚至刷屏朋友圈。
1、寻找谈资——“看看有什么好聊的”
2、表达想法——“想要说服某人”或者“想要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
3、帮助别人——互惠行为,为别人提供帮助
4、塑造形象——在别人面前塑造一致性的形象
5、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竞争中胜利
一、寻找谈资
那么如何为别人提供这种谈资呢?重要的办法就是“寻找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
好奇心系列:国民老品牌六神进军时尚界,出了潮流单品?
营造反差系列:当网易云音乐开始卖内衣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最”系列:香飘飘全年销量遥遥领先,绕地球一圈
“首先”系列: xxx冰箱独创保鲜技术
“傍大腿”系列:安踏勾搭上可口可乐这个巨头,出了一款“可乐鞋”
这些信息之所以容易成为谈资,因为它跟我们日常所见的现象不同,违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直觉。这个和“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是一样的道理,违背常规才能产生谈资。
二、表达想法
在社交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善言辞的爸妈、不显山露水的老板如果想要表达某一观点,如果你的信息能恰好契合他们的心声,他们就会转发。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爸妈的朋友圈。
在爸妈的朋友圈,你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分享这些文章:《我陪你长大,你伴我到老》、《震惊!人到中年这样吃,你能活到九十岁》、《女人这样做才称得上活得漂亮》……
这些文章的出现可能代表着爸妈这一时期所想表达的观点,免去了他们亲自去说的麻烦。
如果你的信息也能够帮助别人表达想法、袒露心声,他们就会自发分享、传播。
三、帮助别人
在社交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给彼此“添麻烦”会让朋友之间的关系更稳固、更亲密,因为在彼此“添麻烦”的过程中,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被麻烦的一方会觉得自己提供了有效帮助,从而产生“被需要”感,获得满足。
在朋友圈转发能提供帮助的信息还能无形中提升自己的权威性和地位,比如:
《如何做到既能早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
《转发给广大的毕业生:如何虏获HR“芳心”》
《6.18三大电商平台省钱避坑指南》
同样的还适用在品牌推广和信息传播中,如果你的内容提供了有效解决的方法,那么它被大家接受的程度就越高。你被知乎的“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的广告语洗过脑吗?知乎的slogan就是“有问题,上知乎”。它一直塑造的就是一个帮你解决问题的权威形象。
所以如果你的信息能让人产生“被需要”的感觉,它被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
四、塑造形象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同的人发的朋友圈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因为我们在发朋友圈的时候也在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我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我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我是生活在北方的广东人、我是毕业于XXX大学的人……正是这些“标签”构成了我们的个人形象
很多公众号都会采取这种塑造形象的策略,利用地域、所认同的价值观等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感,从而让大家在转发至朋友圈后强化自身的形象。
咪蒙,从建号开始就塑造着新时代女性的形象,其特点就是:经济独立、思想开放、敢爱敢恨等等,例如:《致贱人:凭什么我要帮你》《把你的钱花出去!因为爱存钱的人全是傻逼》《丑直男有什么资格和女人一起过冬?》等文章虏获了一大片女性粉丝的芳心。
所以,要时刻考虑,你的内容能否塑造传播者某一方面的个人形象?
五、社交比较
喜欢攀比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可以接受在平均3万年薪的公司里拿到10万年薪,却很难接受在平均100万年薪的公司里拿30万年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微信步数排行榜第一可以占领封面、支付宝年度账单可以让你装逼、携程年度足迹可以让你炫耀、以上这些你在朋友圈经常看到的信息都是利用了人们喜欢攀比的心理。
如果你的信息能够让别人有效而且直截了当地进行比较,人们会更加倾向于转发。
所有人都需要社交,在互联网社会,社交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还存在各大社交软件中。如果你的信息能够在社交过程中满足传播者的某些心理,那么刷屏也有规律可循。掌握以上五点,下一个在朋友圈刷屏的人就是你!